通過這些工序,原料將逐步轉化為鋁合金和鋁型材產品。具體而言,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鋁合金棒10萬噸。其中,約5.88萬噸鋁合金棒將用于后續的加工,進一步生產成鋁型材;而剩余的4.12萬噸鋁合金棒則將直接外售,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項目還將年產5萬噸鋁型材。
6月11日,湖州久立永興特種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在新區舉行了年產9500噸高性能特種合金材料項目的簽約儀式。該公司在新區扎根多年,一直專注于耐蝕合金、高溫合金及特種不銹鋼等新材料的研發與生產,產品廣泛應用于核電、新能源、石油化工、海洋工業等多個領域。此次新簽約的項目計劃總投資3.25億元,預計項目完全達產后,畝均產值不低于600萬元,畝均綜合稅收不低于40萬元,將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2025 年 6 月 19 日,華盛鋰電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在固態電池材料研發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目前已完成多種固態/半固態電池適配材料的實驗室試制,包括半固態電解質添加劑雙三氟甲磺酰亞胺鋰、高純硫化鋰、新型硅碳負極和單壁納米管導電劑等。此外,公司還掌握了硫化物固態電解質關鍵材料硫化鋰的多種制備工藝,顯示出其在固態電池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市場潛力。
2025 年 6 月 19 日,廈門鎢業控股子公司金龍稀土的全資子公司包頭金龍宣布,其投資建設的 5,000 噸(首期)高性能釹鐵硼磁性材料項目已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并正式投產。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額為 4.62 億元,產品主要應用于風力發電、3C 產品、節能電機等領域。項目全面達產后,公司磁性材料業務的毛坯產能將增加至 20,000 噸。然而,從試生產到全面達產仍需一定時間,項目存在一定投資風險。
近年來,氫能產業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碳紙作為氫能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其國產化進程備受關注。驪能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憑借其在碳紙氣體擴散層(GDL)領域的技術突破,成功完成 A 輪融資,標志著國內碳紙產業在技術與市場層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本文將詳細介紹驪能新能源的發展歷程、技術優勢以及其在氫能產業鏈中的重要作用,展望國產碳紙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
廈鎢新能的三元材料(含磷酸鐵鋰及其他)銷量也保持了穩定增長。公告指出,三元材料的銷量為2.36萬噸,同比增長約2%。盡管增長率相對較低,但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能夠保持銷量增長已屬不易。
該項目自規劃之初便秉持著“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戰略思路,旨在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分階段實施,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與高效運營。此次點火烘窯的首期20萬噸生產線,不僅是項目整體布局的關鍵一環,更是國內首家采用國外礦資源生產高鋁熟料的創新實踐。
印度尼西亞能源與礦產資源部代表團近日訪華,與中國新能源材料企業中偉股份及湖南大學達成產學研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材料產業發展。
大鎂新材料公司40萬噸高鋁礬土熟料項目首期20萬噸生產線日前正式投入運營。該項目采用來自圭亞那的優質鋁礬土原料,是國內首個使用海外礦產生產高鋁熟料的生產線。
大中礦業宣布將在臨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10億元建設金屬鋰電池新材料項目,規劃年產能3000噸,項目分三期實施,首期重點開展科研攻關。
安泰科技近日宣布擬與鋼研總院共同增資合肥鋼研稀土永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出資50萬元持股10%。此次投資旨在強化公司在稀土永磁領域的技術升級和產業布局。
6月17日,渭南博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白水縣舉行了高倍率聚陰離子鈉離子儲能電池正負極材料產業化項目的開工儀式。博鈉新能源是一家擁有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專注于鈉離子電池相關材料及電芯研發、儲能解決方案及產業化,已突破關鍵工藝,實現規模化生產。白水項目計劃總投資11億元,總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包括正負極材料車間等設施。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約20億元,年利稅約1.2億元,帶動就業100余人,將采用先進智能化裝備,融合綠色制造理念,確保產品性能領先。
廣元市鋁基新材料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近期投資推介會簽約31個項目,金額超210億,涵蓋多個鋁生產和精深加工領域。廣元作為鋁基新材料重要基地,去年鋁產業產值419億,同比增長30%。各地積極招商,如劍閣縣引入項目完善產業鏈,旺蒼縣引進項目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今年廣元新簽約鋁產業項目38個,產業鏈不斷完善。同時,廣元瞄準高端智能綠色發展方向,展示超薄鋁箔等產品,培育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60.8萬輛,占汽車總銷量的44%。5月單月占比更達48.7%,反映出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擴張態勢,帶動相關金屬材料需求增長。
內蒙古包頭市近日成立鹿城稀土光功能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由鹿城實驗室與內蒙古國創稀品科技共同組建,將重點研發稀土光轉化、發光及光顯色材料,打造從研發到市場的全鏈條創新平臺。
加拿大Cyclic材料公司在金斯頓建設的稀土回收廠近日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預計2026年投產。該項目采用創新工藝從廢棄電子產品中提取釹、鏑等關鍵金屬,年產能將達500噸稀土氧化物,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和風電設備制造。
湖北睿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進展順利,一期首條產線將于6月底進入調試階段。該項目由東風鴻泰與金晟新能源共同投資20億元建設,建成后將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布局。
三川智慧正式接管天和永磁生產經營權,標志著該稀土永磁業務整合進入新階段。公司重點布局稀土廢料回收領域,在低含量廢料直收率方面實現技術突破,部分產線回收效率已達96%以上。同時,企業通過優化生產管理持續提升產能穩定性。
加拿大初創企業賽科利克材料公司近日宣布,將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頓市投資建設一座稀土回收廠及研究中心,總投資額高達25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