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作為一種輕質、高強度的材料,在航空、汽車、體育器材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增強和對輕量化材料需求的提升,碳纖維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東麗公司作為碳纖維行業的領軍企業,擁有多年的研發經驗和技術優勢。他們不僅在產品性能上保持著領先地位,也在生產能力上保持相對優勢。2023年,日本東麗碳纖維占全球份額的約40%,位列第一。中韓碳纖維企業產能猛增,全球市場份額從幾年前的約10%迅速提高至約20%。東麗表示,盡管中韓企業的技術實力尚未達到東麗公司2013年的水平,但公司仍計劃提高高性能碳纖維產品的產能,以鞏固現有的市場地位。
東麗計劃2028年前將耐用的高性能碳纖維產品的產能規模提升40%。除了對位于美國等3個國家的工廠進行擴產之外,新工廠的建設也在考慮之中,投資額將超過1千億日元,以滿足航空等應用領域的市場需求。
東麗將增產耐用的高性能“常規絲束(Regular Tow)”產品,主要用于壓力容器和飛機零部件的制造。
新建生產設施
目前,東麗在愛媛工廠以及美國、法國、韓國等既有海外工廠內都有閑置土地,正在討論在其中某處建設新工廠。預計年產能將達到數千噸。公司將在2024財年內完成工廠選址,爭取2027-2028年實現新工廠投產。
東麗已經公布了在美韓法的現有工廠增加2-6成產能的計劃。到2025年,常規碳纖維產品的年產能將由現在的約2.9萬噸增加到約3.6萬噸,通過新建工廠,估計2028年的合計產能將提高到4萬噸左右。
投資額方面,僅美韓法3座工廠已公布的計劃就達到1千億日元,新工廠等還將新增數百億日元。
業內人士介紹稱,2023年東麗占全球份額的約40%,位居第一。據估算,包括東麗、帝人和三菱化學在內的3家日本企業的份額達到全球的近60%。碳纖維市場仍由包括美國Hexcel(赫氏)在內的日美4家企業壟斷。
三菱化學集團旗下的意大利企業CPC計劃投資350億日元,在2025年內增設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汽車零部件的生產設備。帝人則正在為歐洲空客(Airbus)的客機供應碳纖維復合材料,以此來探索增長道路。
日企對勢頭更勁的中韓企業充滿危機感
日本企業紛紛提出增產計劃的背后是對中韓企業迅速成長的危機感。東麗高級執行董事吉山高史預測:“中韓企業的份額由幾年前的約10%猛增到了20%左右。今后或將進一步擴大”。
東麗的某位負責人表示,東麗現有的40%的份額將不可避免地逐漸降低,除了增產外,還將在技術方面保持領先,如持續開發強度等性能更高的新產品,以守住30%左右的市場份額。
總體而言,未來碳纖維行業將呈現出日益競爭激烈的態勢。東麗公司將繼續引領行業發展,中韓企業也將迎頭趕上。這對于整個碳纖維產業而言,是一個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期。只有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加強合作交流,各方企業才能在全球碳纖維市場中取得更大的份額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