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期貨交易所(廣期所)近日表示,將加快研發鉑、鈀、氫氧化鋰等品種,以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在低碳轉型發展過程中的風險管理需求。這一舉措將有助于提升市場服務水平,推動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EX技術實現產能與環保雙突破:應用后集團產能將提升22%,低能耗版本噸鋁溫室氣體排放減少12%,高產能版本減排5%,達成增產與降碳的協同優化。集團首席執行官阿卜杜勒納賽爾·本·卡爾班強調,首爐鋁水的產出是技術領先性與戰略發展的關鍵里程碑,目標是通過智能化技術重塑冶煉產業。
中鵬未來有限公司的綠色新能源項目在江西彭澤縣簽約,總投資50億元,分三期建設,預計年產綠色甲醇65萬噸,年產值30億元。首期投資8億元,年產約8萬噸,產值約2億元。該項目于2024年11月14日簽約,2025年6月24日,其九江子公司相關項目獲備案。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北京,注冊資本1億元,業務涵蓋技術服務、新興能源研發、環保設備制造與銷售等。
6月22日,低碳院在新一代煤電耦合物理儲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構建了一種新型高效能量梯級利用的燃煤電廠耦合物理儲能系統,通過綜合分析顯著提高了燃煤機組的運行靈活性和系統經濟性。該系統創新性地將物理儲能余熱用于提升脫硝系統工作溫度,優化雙級壓縮和膨脹工藝,解決了熱利用平衡和脫硝低溫失效問題,儲能循環往返效率高達85.1%,度電成本降低23%。這項成果為“十五五”新一代煤電技術提供基礎,有助于提升現役煤電機組運行效率與負荷調節能力,為集團公司推進相關改造和推廣儲能技術奠定理論基礎。
6月26日,工信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推進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重點聚焦鋼鐵、電解鋁等重點產品,制定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推動零碳工廠、工業園區等標準研制。加快綠色微電網、清潔低碳氫應用等標準制修訂,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動多種關鍵技術標準研究,完善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標準體系。同時,推動氫能產業鏈標準規范研制,包括水電解制氫、氫燃料電池等,以及重點行業新能源應用技術標準規范制修訂。2025-2027年,氫能領域標準研究方向涵蓋堿性水電解制氫系統能效評價等,應用于鋼鐵、化工等行業。
湖南省工信廳公布首批低碳氫應用場景名單,三一氫能的兩個項目入選。一是與湖南漣鋼聯合的“氫基低碳冶金與保護技術應用示范項目”,其250標方/小時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年產綠氫200萬立方米,實現鋼鐵行業“以氫代碳”工藝突破,創新應用第三代制氫技術,配套智能調控系統,將綠氫用于鍍鋅保護氣和煉鋼還原氣,年減排二氧化碳1.2萬噸,為綠色冶金提供示范路徑。二是“綠電制氫加氫一體站及氫交通示范項目”,主導建設2000公斤級制氫加氫一體站,采用光伏綠電耦合谷電的電解水制氫技術,配套1060kg儲氫系統。
6月24日,江蘇鹽城經開區舉辦了產業項目開工及鹽城國投清能萬幫儲能電站并網活動。該儲能電站由萬幫數字能源(星星充電)與鹽城國投集團合作建設,現已投入運行。項目從動工到并網僅用時86天,投運后預計年上網放電量約1.12億千瓦時,能有效削減區域高峰負荷,提升新能源發電穩定性,助力鹽城市電力能源保障和綠色低碳轉型。萬幫數字能源(星星充電)作為領先的數字化能源生態服務商,在儲能領域擁有全鏈條能力,此前已在多地投資開發獨立儲能項目超10GWh。
中鋁國際長沙院近日在銅冶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發的超大型雙熔池連續煉銅技術成功解決多項行業難題。該技術已在廣西南國銅業二期穩定運行,年產能超40萬噸,能耗顯著降低至85kgce/t,為銅冶煉行業提供了高效低碳解決方案。
此次綠色低碳水電鋁加工一體化鶴慶項目(三期)意義重大,項目落地后,3.5萬噸合規電解鋁產能成功注入鶴慶溢鑫鋁業。這一新增產能不僅使鶴慶溢鑫鋁業的總產能躍升至45萬噸的新高度,更對園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025年6月19日,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湖南省工業低碳氫應用場景的公示》,涵蓋清潔氫替代、氫冶金、氫氮耦合、交通裝備、綠色微電網五個方向,共17項應用場景。這些項目旨在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為全省氫能替代提供借鑒經驗。
沈陽鋁鎂院研發的這項技術體系成功將噸鋁直流電耗降低了700至900千瓦時,相較于國際先進水平,節能幅度達到了5%。這一突破不僅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更為鋁工業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本發明屬于鋁合金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大型一體化壓鑄電池包用低碳高強韌鋁合金及其制備方法和壓鑄工藝,相對于所述鋁合金的總重量計,包含:Si 7.5%~9.5%,Mg 0.15%~0.45%,Cu 0.1%~0.4%,Mn 0.25%~0.65%,Fe 0.1%~0.5%,Ti 0.05%~0.15%,Ni 0.006~0.02%,Sm 0.003%~0.02%,Ce 0.01%~0.05%,Sr 0.01%~0.04%,Zn≤0.6%,其余為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雜質。本發明低碳高強韌鋁合金極限抗拉強度為270~320MPa,屈服強度為140~170MPa,斷后伸長率為8~14%,滿足大型一體化壓鑄電池包使用,實現了再生鋁添加量可達到90%以上。
1.公司簡介和發展歷程;2.破 局;3.創 新;4.七效兩段分體蒸發器;5.MVR蒸發器;6.結語
一、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事業; 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由參與者逐漸成為引領者; 三、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四、鋁工業綠色低碳發展主要措施;
轉讓青海省茫崖行委采石溝地區金礦,礦區位于青海省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壤的阿爾金山脈東段,隸屬青海省茫崖行委管轄。礦區面積8.75平方公里。2016年3月通過了詳查評審。據《儲量評審意見書》,礦區共劃分3個礦帶,即I、Ⅲ、IV礦帶,共圈定礦體34條,均呈脈狀產出。主礦體6條,長度109-287.5m不等,平均厚度1.23-3.13m。礦石礦物為自然金等,脈石礦物為石英等,礦石結構主要為粒狀結構、包含結構、碎屑結構和糜棱結構,礦石構造主要有角礫狀構造、網脈狀構造。礦床成因類型為構造蝕變巖型。
1.研究背景;2.稻殼為原料可控合成不同形貌的SiC晶須;3.合成的SiC晶須對MgO–C耐火材料結構和性能的影響;4.結論
本發明涉及一種輕合金薄帶坯的低碳高速鑄軋裝置,包括一對結構相同等徑等寬的左鑄軋輥和右鑄軋輥,左鑄軋輥和右鑄軋輥軸向平行,分別固定在左側水平可動裝置和右側水平可動裝置上,構成了左側鑄輥可動單元和右側鑄輥可動單元;左側鑄輥可動單元和右側鑄輥可動單元分別設置在左側水平可動框架單元和右側水平可動框架單元;左側水平可動框架單元和右側水平可動框架單元均設置在底座上。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輕合金薄帶坯的低碳高速鑄軋裝置,適合工業化量產型,操作簡單,省時省力,一種裝置可靈活對應生產多種厚度及寬幅,表面光滑無色差,內部
“2025綠色低碳冶金技術創新大會”定于2025年3月28-30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鄭州輕工業大學、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華北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共同主辦.
楊通晗,工學博士,2022年畢業于廣西大學,目前就職于廣西民族大學。長期從事稀土基和過渡族等金屬間化合物的相圖、結構、磁性能制冷、永磁和軟磁相關研究,已在該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研究經驗,主持科研項目2項,發表SCI 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