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背景:
我國高磷鐵礦資源儲量大、鐵品位高,但是較高的磷含量使得其難以合理利用。因此,脫磷也就成了高磷鐵礦應用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鄂西高磷鐵礦特殊的鮞狀結構,極細的磷灰石嵌布,使得傳統的物理磁選、浮選等方法脫磷效率不高,鐵元素收得率較低;酸浸脫磷具有操作簡單批處理方便、礦石不需細磨、脫磷率較高等諸多優點,但浸出過程中鐵損較大、廢液污染等問題也成為其發展應用的瓶頸。本技術解決了酸浸過程鐵損和脫磷的“矛盾”,掌握了酸浸廢水的循環利用和凈化處理技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藝流程。
技術簡介:
1.將塊狀礦石破碎篩分至200目左右粒級。
2.將配置好的合適PH值酸液與礦粉顆粒按一定的液固比置于反應容器中攪拌浸取脫磷。浸出過程中當pH值降低到某一值時,適當補充酸液提高浸出液酸度,但是需控制酸度不能超過初始酸度。
3.浸出30min左右可以認為反應完全。
4.浸出結束后,過濾懸濁液,對濾液補充部分濃酸液至初始酸度后,繼續循環利用。
5.當廢酸液循環利用至礦石P含量不達標時,終止使用此廢液,進行凈化處理。
6.利用石灰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控制酸液堿度不易過高,保證pH達到7-9左右即可,成分檢測合格后,廢水可直排或者回用。
技術水平:
完成了50升級浸取脫磷試驗。對于磷含量0.56%和鐵含量51.7%的鄂西高磷鐵,在液固比比3:1常溫條件下,礦石磷含量可控制在0.1%左右,脫磷率85%左右,鐵損控制在0.5%左右,尾液直接循環利用20次左右然后凈化處理,噸礦濃硫酸耗量60kg左右。
聲明:
“高磷礦濕法脫磷技術”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